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眷村情懷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  「春天的花開、秋天的風,以及冬天的落陽,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,曾經無知的這麼想…」想到這首羅大佑的歌「光陰的故事」,音樂聲伴隨著光陰的流轉,彷彿穿越時空,再次來到懷念的眷村「陸光二村」——竹籬笆還有那棵伴隨幼年記憶的大榕樹。
  對生活在眷村的人來說,「眷村」這特殊歷史時空產生的家,不單是一個聚落、一個居所,而是刻劃了深刻情感的人生記憶。
  父親生長在洞庭湖畔江黃村鄉下,少年參軍,離開農村,隨國軍一路轉戰來臺,之後在臺灣與外島枕戈待旦。當時陸軍上尉的父親娶了桃園大園海邊村姑,也就是我的母親,分配眷舍於桃園龜山陸光二村,眷村故事從此揭開序幕。
  眷村故事第一代總是英勇彪炳,能在國共戰爭存活已經不容易了。這一代令人尊敬的老兵們萍飄蓬轉的滄桑,充滿了克難生根的複雜思緒和思鄉情愁。
  民國七十六年,蔣總統經國先生開放赴大陸探親,終於讓一別四十年的父親圓夢回故里;因父親隨國民政府來臺,也是國民黨的爺爺不願向共黨輸誠,選擇舉槍自戕;大伯和大姑逃離家鄉,避難多年。父親回到久別的大家庭,最高興的是高齡九十多歲的老奶奶,老人家一口氣等著這一天,一等四十多年,奶奶的淚眼婆娑,見證了中華兒女在烽火時代的悲哀,也印證了成千上萬骨肉分離的思念。
  眷村生活的美好體驗如課本裡面的歌謠:「我家門前有小河(南崁溪),後面有山坡(虎頭山)」,這些都是我的遊戲場;小河裡有魚、有蝦、有螃蟹,充滿兒時的回憶,尤其是颱風大雨過後,全村幾乎總動員抓魚蝦、毛蟹,河邊戲水抓魚,讓童年快樂無憂。
  還有眷村的好味道,飄香巷弄的如意鍋烤長饅頭、出爐大蔥餅,喚起我對眷村美食的記憶。還有孩子們最愛的眷村過年,家家戶戶滿掛香腸、臘肉,偷偷割一條香腸來烤,成為童年美好的回憶。
  眷村的同袍、同事、鄰居,和同是天涯淪落人的親人,就像漢、滿、蒙、回、藏、苗、傜圍爐的大家庭。記憶中,每年過年,和父親同部隊但未成家的戰友何伯伯,都遠從恆春到眷村過年,分享年節的氣氛、家庭的溫暖,品嚐紅燒蹄膀、紅燒魚、各式烤肉、豐富的烙餅、多元內餡的餃子……,我相信當時全國各地的眷村都是如此友善好客,讓每一個眷村充滿了溫情:有血有淚、有老屋、有老樹、有美食、和有溫度的故事;這些交流調和了鄉愁,紓解了顛沛流離的血涙、淡化了克難生根的困苦,讓同仇敵愾的愛國氛圍與互相照應的溫暖,營造出眷村黑白照片上的一抹色彩,讓竹籬笆圍繞著紅磚牆的庭院,一再浮現收藏已久的回憶與感動。
  【作者速寫】周畯豊,陸軍官校五十九期,陸軍學院九十年班,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。曾任陸軍裝甲獨立五十一旅排連營長及作戰科參謀官,陸軍一五三旅監察官,備役上校。
 
(點閱次數:743)